臨海大洋街道吉利地塊拆違,助力“四邊三化”

6月17日,臨海永豐鎮下缸窯村,伴隨著多臺挖掘機的作業聲,多幢違法建筑和危舊房被拆除。在當天的行動中,下缸窯村共拆除違法建筑10多幢,總建筑面積約3000平方米。
今年以來,臺州狠下一條心,將“三改一拆”進行到底,無數個“下缸窯村”的違建轟然倒地。記者從省“三改一拆”辦了解到,根據最新統計數據,今年1至5月底,臺州已拆除違法建筑和危舊房屋共2100萬平米,完成省定年度拆違(危)任務的150%,占全省拆違總量21.4%,拆違體量領跑全省。
成績來之不易。“三改一拆”工作已進入第五個年頭,仍未被拆的存量違建都是一些“硬骨頭”。為啃下這些“硬骨頭”,臺州市在完成新一屆村民委員會換屆選舉后,立即在全市開展村級新任干部“零違建”自查自拆示范行動。根據部署要求,村級新任干部要完成違法建筑(臨時建筑)自拆工作,做到應拆盡拆,確保一人不漏、一間不漏。
在拆一家百年老房的時候在地基下面發現大量古錢幣。


珍稀古錢幣是貨幣歷史的實物,更是歷史的見證。因此在收藏前必須弄清它在歷史上的地位。如“成都交子”和“十文中統元寶交鈔”是我國迄今發現的最早的紙幣,被學術界視為無價之寶;吉林的“廣平銀幣”被認為是我國第一枚機制幣;1985年8月在黑龍江阿城縣出土的“承安寶貨”為我國“一兩半計數白銀幣”的罕品。短命王朝或農民起義時的鑄幣,由于流通時間短,發行量少,大多是不可多得的珍品。

袁大頭九年190萬

飛龍紀念幣380萬

光緒元寶260萬

雙旗幣16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