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71年,大衛在羅馬尼亞一次會議上表示,美蘇之間應建立更密切聯系,尤其是經貿聯系,這是兩國人民的呼聲。1973年,大衛領導下的大通銀行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宮附近開設分行,成為1929年以來第一家在蘇聯開設的美國銀行分行。
與中國領導人談笑風生
大衛還是最早與中國建立聯系的美國銀行家之一。
1973年尼克松訪華打開中美關系大門后,大衛來到北京拜會周恩來總理和其他中國官員。隨后,大通銀行成為與中國銀行建立代理關系首家美資銀行。
在為期十天的訪華之旅中,大衛去了北京、西安、上海和廣州四座城市。
據2002年出版的《大衛·洛克菲勒傳》中記載,大衛的這次訪華之旅背后實則一波三折。
通過駐美聯絡處、對外友協邀請大衛訪華安排過程歷時數月之久,而在美方人員即將離京最后一天,仍不能確定是否會得到周總理的接見。最終,會見被安排在深夜,周總理最終在大會堂南側臺階上準時等候洛克菲勒。
會見中,周總理對大衛本人及家族背景十分了解,并驚訝以洛克菲勒在國際政治金融和其他權力圈子內結交之廣,竟然不認識宋子文、孔祥熙。
大衛回到美國后還寫了一篇類似見聞的文章,發表在《紐約時報》上,表達了對中國的良好印象。
1995年,時任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赴紐約出席聯合國成立50周年特別紀念會議。在紐約停留期間,江澤民曾與大衛和基辛格會面。

熱衷慈善事業
在慈善事業方面,大衛和洛克菲勒家族基金會更是和中國結下深厚淵源。
社科院美國所前所長資中筠在《洛克菲勒基金會與中國》一文中指出,中國在洛克菲勒基金會海外投資中獨占鰲頭,包括醫藥衛生、文化教育事業在內的重要領域都留下了痕跡,在中國走向現代化的半個世紀中影響難以估量。
北京協和醫院是洛克菲勒基金會在華最大、最著名的一項事業,這也是洛克菲勒基金會在海外單項撥款數目最大、時間延續最長的慈善援助項目。
1915年,北京協和醫學院開始籌建,選址和建筑風格體現洛克菲勒基金會和小約翰·洛克菲勒的雄心,意在象征醫學院是一種可溶入中國文明的機體。

協和醫院設計草圖。
1921年協和醫學院建成開學,小約翰專程從美國歷經一個多月海上航行趕到中國出席開學典禮。70 多年后,1998 年,他的孫女、大衛的女兒佩吉·杜拉尼首次來華即到訪協和醫學院。
大衛逝世后,北京協和醫院官方微博今天轉發微博,感謝洛克菲勒家族對中國醫學貢獻。

洛克菲勒基金會還對中國高等教育發展給予很大資助。
資中筠文章指出,中國各地有十來家大學都得到其過資助,其中最大資助對象是燕京大學,于1929年一次性撥款25萬美元。基金會還幫助清華大學成立生物系,當時清華大學建造生物館的一半經費來自該基金會。
著名的周口店北京人挖掘和考古工作也是在洛克菲勒基金會資助下展開,基金會在1927年起陸續撥款供中國地質勘探部與協和醫學院解剖系進行挖掘和研究,之后又向中國地質勘探部捐款8萬美元成立新生代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