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缺個“名分” 九里崗古城址保護遇尷尬
在2008年的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中,江西省文物考古專家在靖安奉新兩縣交界處的九里崗林場發現一座商周古城址,被命名為“九里崗古城址”,并列入“江西省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百大新發現”。
令人尷尬的是,遺址核心區及古城內城所在地竟成了當地村莊的墳山。“九里崗古城址”至今卻無省級文保單位“身份”,下一步該如何保護,兩縣均陷入茫然。
古城遺址已成墳山
九里崗古城址位于靖安縣仁首鎮茂埠村與奉新縣干洲鎮北溪村交界處的荒野中,古城外城遺址主要處在茂埠村境內,內城則基本上位于北溪村境內。置身其中,很難聯想腳下土地深埋了一座商周時期的古城。
記者發現,北溪村河邊一座小山丘的斷面中,分層砌成的卵石、黏土等痕跡依稀可見。靖安縣博物館館長劉新宇告訴記者,這是古城內城城墻,分層的卵石、黏土正是古時留下來的人工堆筑痕跡。在北溪村境內,有多處這類城墻痕跡。
據了解,專家已初步論定九里崗古城址的使用時期為西周早期至春秋晚期,系江西省發現的先秦時期較大城址之一,對研究江西古代文明發展進程具有重要價值。
令人憂心的是,古城址內城所在的丘陵成了北溪村鄒家自然村的墳山。有村民表示,村里的山地只有這一處,正巧均在專家所說的古城內城遺址中,世代以來,村民家的祖墳均坐落在此。
兩縣文物部門盡力保護
記者現場調查中,發現有一架無人偵察機在空中盤旋。原來,這是靖安縣博物館工作人員按慣例巡查文物點安全情況。
劉新宇告訴記者,古城址雖無“身份”,但其考古發現的意義和價值已是省級文物部門公認的。兩縣文物部門均盡現有條件和力量,努力看管好古城址。但古城址為何至今未被列入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他也不知道具體原因。
奉新縣文物管理所所長許杉杉向記者介紹,“河北山遺址”(即古城內城范圍)早在1984年就被列入第一批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當前,該縣在原有的內城范圍(河北山遺址)做好相關保護工作,靖安縣則負責保護好省文物專家所制定的古城址新發現的范圍。
他解釋,考慮到古城址面積巨大,地下文物較豐富,不法分子很可能覬覦,如果在地面上樹一些標志牌,這將給文物保護帶來較大難度。因此,在省、市文物部門建議下,暫不予樹立統一保護標志牌,但該縣專門聘請了具有幾十年文物保護經驗的村民,負責定時巡查。
許杉杉說,九里崗古城址內城所在地歷來為鄒家等自然村世代安葬逝者之地,目前墳山系歷史遺留問題,這些墳均未影響城址內文化層堆積。他坦言,古城址所在地的山林所有權為村民集體所有,這也為文物保護帶來了較大難度。
靖安、奉新兩縣文物部門均建議,由宜春市文物局牽頭,制定統一的保護規劃方案供執行,同時加大調查和資料收集力度,做好文物保護宣傳工作,爭取今年直接申報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