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很多地方其是南方地區的人民,喜歡在天熱的時候吃一碗冰涼爽口的龜苓膏,“清熱降火”。不過龜苓膏吃了有什么效果?真能“降火”嗎?
在大部分人眼里龜苓膏是種涼品,但其實里面包含一些所謂的中草藥。其中的“龜”,一般指烏龜的腹甲,中藥名為龜板。龜板中富含骨膠原蛋白、鈣、磷及多種脂類等,膠原蛋白是龜苓膏能凝結成凍的重要原因。“苓”則是指 “土茯苓”。

目前市場上售賣的龜苓膏食品,從配料表中可以看見,主要成分是水、白砂糖、淀粉及龜苓膏粉,中藥部分含量比較少,凝結成凍也主要是靠淀粉和仙草。
那么,龜苓膏到底有沒有“降火”的功效呢?
先說說“上火”。在平時,如果出現了長痘、牙疼、便秘等情況,我們就會認為“上火”了,這只是對一系列癥狀的一個籠統、模糊說法。在現代醫學中是沒有“上火”這個概念的, 而“上火”的所有表現,背后都有一系列的病因。
不過,龜苓膏的含水量比較高,所以作為食物,偶爾吃吃也是可以的。但如果出現了長痘、牙疼、便秘的情況,別期望靠吃碗“龜苓膏”就能好,最好還是去醫院找出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