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整兩個多月過去,
父親過世后留下的12萬拆遷補償款
仍未能從銀行取出來,
這讓泉州市民陳先生非常無奈!

講述:父親過世后補償款無法激活
陳先生的父親74歲,家住環城路后茂村口肉聯廠生活區宿舍,房改后已屬私有產權,歸陳先生父親所有,房屋為3層,建筑面積為66.94㎡(不含擴建)。
去年5月左右,泉州市城東至北峰快速通道及兩側片區棚戶區(石結構房)改造項目啟動。這棟房子被納入征遷范圍,按政府要求搬遷,除了享有分配相應安置房、搬遷費、臨時安置費外,還有一筆12萬余元的專項補償金。
在拆遷事項的整個辦理過程中,陳先生的父親已身患重病,行動不便,今年1月12日,書面全權委托長子陳先生,與征遷辦(居委會)處理所有相關手續,配合拆遷工作。3月17日,陳先生父親醫治無效,病逝。

" 我父親過世后一周左右,收到銀行電話通知。"陳先生說,銀行工作人員告訴他,項目征遷工作指揮部已為他父親開立一個賬戶,要父親本人帶身份證到柜臺辦理激活手續。得知他父親已過世,銀行稱開戶人已故沒法激活賬戶,需到公證處辦理遺產公證。
3月底,補償款開始分批到賬,合計122271元。隨后一段時間,陳先生多次到該銀行東海支行協調,均被要求辦理遺產公證。無奈之下,陳先生只好向銀行要了補償金額、銀行帳號以及其它材料到泉州市刺桐公證處辦理遺產公證。
對此,公證處工作人員表示,遺產是公民生前遺留財產,這筆錢是當事人過世后入的款,沒有其他材料證明是生前遺留,所以不屬于辦理遺產公證范圍。

銀行:最晚明天上午給出解決方案
兩個多月過去,事情毫無進展。
陳先生也曾建議,銀行能否將錢退回征遷部,再由他們與征遷部協商解決。對于這個方案,征遷部后茂組王姓負責人表示認同,稱這事比較特殊,他們可特事特辦,但問題是銀行不肯。
今天中午,接到海都記者反映后,該行泉州分行零售銀行部林姓負責人表示,他們也是剛得知此事,對陳先生的遭遇表示歉意,將對下屬支行的服務作出通報批評。 他們會向上級行、人行等反饋此事,最晚明天上午給出一個最便捷的解決方案。至于陳先生提出的方案,他們也將與征遷辦聯系溝通,而征遷辦后茂組王姓負責人也表示愿意配合。
對于銀行此前提出的公證問題,海都記者也咨詢了公證處。工作人員稱,如果如果征遷部或家屬能夠證明這筆款是生前就已經確立,只不過是過世后才到賬,是可以攜帶相關證明材料過去辦理的。但這個方案,陳先生暫不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