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人成色综合人夜夜久久,乳夹 震动 走绳play 调教,中文字字幕在线中文乱码怎么设置,翁与小莹浴室欢爱52章

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中國新聞
廣東社科院報告:財力不足制約區域均衡發展|廣東|財政|報告
[ 編輯:admincn | 時間:2013-11-10 14:46:35 | 瀏覽:次 | 來源: | 作者: ]

  振興粵東西北,廣東寄望著中央與地方財政體制的雙重改革。

  經廣東省高層點題,廣東省社會科學院就廣東區域協調發展和省級財政對區域經濟的協調能力問題形成兩份報告,并已直接報送給廣東省委和省政府高層。

  《深化中央與省及省以下財政體制改革,增強省級財政對區域經濟的調控能力》、《未來幾年我省區域協調發展的重點與財政分配政策調整研究》(下稱報告)這兩份報告的主要起草人、廣東省社科院宏觀經濟研究所副所長成建三說,現有的財稅分配制度不改變,粵東西北地區想在2020年與全國同步實現小康社會的目標,難度可能會超過貴州省。

  上述報告提出,現有的分稅體制導致了廣東省財政財力不足,而省級財力的不足是廣東區域發展失衡的主要原因。報告陳述:“一方面我省上交中央財政收入的比例過大,另一方面我省省級財政收入占全省財政收入比重偏低,這就使得省級財政可支配財力嚴重不足。”

  成建三及其研究團隊認為,廣東的當務之急是要積極爭取中央財政加大對廣東轉移支付返還的比重,支持粵東西北振興發展的重大戰略,重點是全面推進“省直管縣”工作和東西北交通基礎設施建設。

  “如果我省得到中央財力支持,未來7年,將增加4500~5000億元的資金投入,拉動東西北經濟增長至少1~2個百分點。東西北GDP占全省比重將上升到25%左右,基本可以趕上全國人均GDP的平均水平,區域發展嚴重失衡的現象將得到明顯緩解。”報告給出這一研究結論。

  成建三解釋,如果中央能從2014年開始,每年將廣東凈上繳財政收入的8%~10%,按照2012年基數(大約500-620億元)返還廣東省,上述設想就能夠兌現。

  2012年,廣東省以5.7萬億的經濟總量位居全國首位,但江蘇以及北京、天津和重慶等省市的快速發展,令廣東頗有緊迫感。廣東省省委書記胡春華多次公開提及,江蘇去年的經濟總量已經達到廣東省前年的水平,“這個差距只有一年。”

  7月底,廣東推出《關于進一步促進粵東西北地區振興發展的決定》,未來5年,省財政要統籌安排6720億資金,通過加快基礎設施投入等手段,實現粵東西北地區跨越式發展。

  事實上,廣東若再不驅動占全省面積70%、人均GDP卻遠遠落后于全國平均水平的粵東西北地區,廣東經濟第一大省的地位就很可能被江蘇、山東等超越。

  現狀:縣域財政全國倒數第一

  “全國縣域財政收入占全國的比重是25%,而廣東縣域財政收入只占全省的8.48%”

  在通往湛江的路上,下了沈海高速,還需要在一條3米一小坑、5米一大坑的路上顛簸。湛江市委辦公室新聞秘書汪良波無奈苦笑:“我們也想修啊,可是沒錢啊。”

  事實上,在粵東西北地區,這樣行車顛簸如開船的道路比比皆是,多半是因經費問題,年久失修。比如,貫穿湛江市遂溪縣的省道209線在建成17年中從未大修過。

  湛江市公路管理局局長謝靈運7月曾向媒體披露,因實施績效工資需要增加費用3690萬元,而當下還有8成經費沒有著落。更讓他憂心的是,該局今年計劃的道路大修、改建等需要配套資金1.57億元,也不知從何而來。

  廣東省粵東西北地區,特別是縣級財政的貧乏程度與廣東經濟第一大省的地位極不相稱。

  上述社科院的報告直接表示:“東西北縣域經濟是我省區域發展中最短的一塊短板,其縣級基本財力之薄弱,數據令人震驚。”

  報告列舉的數據顯示,2011年,廣東有53個縣(市)存在縣級基本財力保障缺口,其中包括11個生態縣、15個貧困縣,缺口總額達147億元,2012 年缺口總額仍然達124億元。連續兩年缺口縣的數量和缺口總額居全國第一。

  2011年,全國縣域財政收入占全國的比重是25%,而廣東縣域財政收入只占全省的8.48%,在全國省級縣域經濟中排名倒數第一。相比江蘇的38.57%、浙江的37.14%、山東的37.02%嚴重偏低,甚至遠低于排名倒數第二的黑龍江(18.94%)。粵東西北地區的52個縣人均財政收入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廣東試圖改變這一縣域財政的窘迫狀況。

  在一份向財政部的匯報材料中,廣東方面透露,經過3年的努力,廣東省共計向各缺口縣注資291億,成為全國消化缺口最大的省份。2012年底,廣東縣級基本財力保障水平提升至年人均7.6萬元以上,有效緩解了基層財政困難。

  然而,“補缺”和“保基”解決不了發展問題。記者從湛江市廉江縣了

  解到,該縣財政一年安排的用于科學技術的經費僅有158萬。

  前述《關于進一步促進粵東西北地區振興發展的決定》中提出的未來五年省財政將統籌安排資金6720億,其中包含增量性安排2061億,用以支持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推進中心城區擴容提質以及完善財政保障機制等方面。

  然而,這些資金能否最終落實還有待檢驗。以交通為例,未來五年廣東省級財政要出資545億,帶動社會投資加銀行貸款完成高速公路修建計劃。但日前廣東省交通廳向媒體確認,545億元中目前明確能夠落實的僅有288億元。此外,還有約200億的省級普通公路和水運建設的資金缺口。

  原因:中央拿多了,省里留少了?

  “人均醫保補貼,給江蘇的補貼是20%,為什么給我們就10%,這個標準到底是怎么制定的?”

  粵東西北地區的落后,歸根結底是廣東省區域發展不平衡的問題。為何全國最富裕的廣東,在解決內部發展不均衡的問題上如此狼狽?成建三和他的團隊認為,問題很大程度上出在廣東省級財政可支配財力嚴重不足上。

  成建三發現,2010年,廣東省級一般預算收入占全省比重為19.1%,明顯低于全國23.5%和東部地區23.8%的平均水平。2011年以后,廣東通過提高省級財政對所得稅、營業稅和土地增值稅的分成比例,這一情況稍有改善,但省級一般預算收入占比仍然在21%左右。

  實際上,自1994年分稅制改革之后,中央財政從廣東拿走的稅收越來越多,而通過轉移支付回補的卻相對較少。

  原本這也無可厚非。廣東最早享有開放政策富了起來,多交一些給中央補貼給其他欠發達地區也是應盡之責,可面對粵東西北成片的貧困縣,這一長期對外輸血的境況需要改變。

  官方最早就此問題發言是在2011年的全國兩會上。當年春天,時任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發改委主任的李妙娟通過擺數字為廣東叫屈:廣東的稅收總量位居各省第一,但人均財力支出排19位,如果去掉深圳,才排到23位。江蘇的GDP是4萬億元,廣東是4.5萬億元,但江蘇人均財力支出高我們7位。“給江蘇的補貼是20%,為什么給我們就10%,這個標準到底是怎么制定的?”

  廣東省財政廳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黎旭東也向記者表達了類似的觀點。“中央在一些轉移支付項目上面沒有一視同仁,對廣東關照不夠,而廣東也伸手要的少。”

  記者經仔細比對數年江蘇和廣東兩省的省級預決算報告后發現,在中央轉移支付上,江蘇每年比廣東多拿400-500億左右。按照廣東近三年發布的預算報告,2011年-2013年,廣東省級財政獲得中央補助收入分別是691億、852.39億以及880.87億;而相對應的,江蘇近三年預算的收入是1020.75億、1239.92億以及1341億。

  2012年,廣東的GDP總量微弱領先江蘇約4000萬,但省級財政總收入上,江蘇卻達到3029.08億,而廣東卻僅有2522.69億。

  成建三的團隊經過研究發現,與江蘇相比,廣東在對欠發達地區的財力支持上差距明顯。

  前述報告指出,2001年,江蘇提出“舉全省之力實施振興蘇北戰略”,大力支持蘇北發展,資金支持力度逐年加大。2003年、2004年、2005年省財政對蘇北轉移支付和專項補助總額分別為66.1億元、95.7億元、120億元,力度明顯超過廣東、浙江和山東。2011年,蘇北地區GDP已經突破萬億元,人均達36040元,高出全國平均水平957元。

  “可以說,10年間,江蘇基本解決了區域發展失衡問題,實現歷史性跨越,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省級財政為蘇北發展提供了強大的財力支持。”成建三說。

  反觀廣東。針對縣級財政過于薄弱的情況,中央過去十年一直在提財政體系“省直管縣”改革。2005年廣東省宣布對67個縣市實行“省管縣”,但是由于“省管縣”需要省財政提供基本財力保障,這項改革推遲。到2010年廣東才選擇在南雄、紫金、興寧和封開4個縣(加1個順德區)開展試點。2012年,擴大改革試點范圍到15個縣。而這時全國已經有絕大部分省全面推行了“省直管縣”改革。

  出路:中央、省內財政體系都要改

  “當務之急,是要積極爭取中央財政支持,加大對我省轉移支付返還的比重。”

  廣東省級財力不足實際上觸及到的是中國當前財稅體制中的深層次問題。

  已達成共識的是,自1994年分稅制改革以來,財政收入大規模地向中央集中,但中央政府在其所擁有的財權和其所承擔的責任兩者之間沒有一致起來,財權遠遠大于其責任。中央黨校教授周天勇早在2007年就指出,地方政府用45%的預算財力承擔了75%的事務。

  值得期待的是,當前財稅制改革的信號明顯,召開在即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上新一輪財稅改革的框架有望明晰。十八大報告中,中央明確提出要推進“健全中央和地方財力與事權相匹配的體制改革”。

  就廣東目前的情況而言,成建三等人認為,由于財政改革難度大,要照顧到不同省份、不同地區的具體情況,改革過程會比較漫長。“當務之急,是要積極爭取中央財政支持,加大對我省轉移支付返還的比重。”成建三說。

  為此,他建議廣東積極向中央財政爭取,從2014年開始,每年將廣東凈上繳財政收入的8%~10%,按照2012年基數(大約500億-620億元)返還廣東省,支持粵東西北振興發展的重大戰略,重點支持全面推進“省管縣”工作和東西北交通基礎設施建設。

  按照他的測算,東西北地區要在2020年趕上全國人均GDP的平均水平,必須年均增長達到12%以上。如果有中央資金支持粵東西北發展,未來7年,廣東將增加4500億-5000億元的資金投入,拉動東西北經濟增長至少1-2個百分點,基本可以趕上全國人均GDP的平均水平。

  另一方面,成建三建議廣東省應集中財力加快“省直管縣”改革,使縣域經濟成為我省區域協調發展政策的一個關鍵點和著力點。他認為,根據2011年數據,至少還有10個位于嚴重石漠化地區和粵西缺水區的縣(市)需要實行省直管。

  “縣里不能富起來,最終粵東西北的老百姓還是只能‘被平均小康’。”成建三說。

 

】 【打印繁體】 【投稿】 【關閉】【評論】 【返回頂部
[上一篇]全球雇員敬業度調查:中國辦公室員工最不敬業|員工|中國|調查 [下一篇]孫政才:為新聞媒體開展輿論監督提供便利|思想|孫政才|重慶
評論
稱呼:
驗 證 碼:
內容:
相關欄目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