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1月9日電(記者 孟娜 傅雙琪 霍小光)根據(jù)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的決定,11月9日至12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在京召開,研究全面深化改革問題。全會將審議《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稿。此間權威人士認為,這份文件集中了中共全黨和各方面的智慧,將成為新形勢下全面深化改革的綱領性文件。這標志著從1978年開始的波瀾壯闊的中國改革開放,進入到新階段。
中國領導人表示,這一輪改革范圍之廣,力度之大,都將是空前的,必將強有力地推動中國經濟社會各領域的深刻變革。
可以預計的是,像35年前那樣,改革將再次改變無數(shù)中國人的命運,并給整個世界帶來重大影響。
一、兩百年夢想
中國第一股民“楊百萬”的故事代表了許多中國人的夢想。
上世紀80年代,上海市民楊懷定投資國庫券賺取第一桶金,后來他又購買了100股“真空電子”,這只股票又為他帶來豐厚收益。他被稱為“楊百萬”。百萬元人民幣在那時是一個天文數(shù)字。而國庫券和股市都還是新生事物。
“我是當年十一屆、十二屆三中全會的政策受益者,開放和改革在我的身上最直接地體現(xiàn)出來……”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之際,他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
“楊百萬”如今還在炒股。最初的2萬元本錢已變成2000萬元。而中國股市已與紐約、倫敦、東京的股市一樣,成為世界經濟的晴雨表之一。
中國改革開放始于1978年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全黨工作重心從階級斗爭轉移到了經濟建設上。談到改革開放前的情形,上世紀60年代來華學習的巴勒斯坦人穆斯塔法·薩法里尼回憶說,那時候中國物資匱乏,東西憑票供應,買糧食得憑糧票、買肉得憑肉票、買布得憑布票……“北京進入11月份就很冷了,我每次拿著票去買東西時,前面已經排了很多人,在寒冷中凍得縮手縮腳。像我這么大個子,憑票買來的那點東西根本吃不飽!”
回顧過去35年,差不多每個中國人都從改革中獲益。
1937年出生的安徽人年廣久小時候靠乞討生活。上世紀60年代,他因為做小本生意而入獄。改革開放后,他靠賣瓜子致富,并得到鄧小平的支持。傻子瓜子有限總公司現(xiàn)由他的二兒子年強掌管,2012年產值2億元。年強正在著手建設“中國傻子瓜子博物館”,精神依舊矍鑠的年廣久則有了新的工作——設計博物館并收集、提供相關歷史資料。
49歲的馬云出身于浙江一個普通人家。改革開放使他有機會在上世紀80年代上了大學,并在90年代出國,在美國第一次接觸到互聯(lián)網。如今,他是世界領先的電子商務平臺阿里巴巴的執(zhí)行主席。如今每天有一億人在阿里巴巴消費,馬云創(chuàng)造了一千萬個就業(yè)機會。他日前參加李克強總理主持的一個座談會時說,現(xiàn)在走在街上,擦肩而過的姑娘小伙,也許看上去極為普通,但他沒準就是淘寶上銷售額過5000萬甚至過億的店主。
莫言1955年出生在山東一個偏僻農村。他說,三年自然災害時期,他村里就餓死了一些人。改革開放后,他的小說創(chuàng)作日益成熟。他終獲諾貝爾文學獎。而他最初對寫作產生興趣的70年代,中國文化蕭條,“全國人民只看八個樣板戲”。如今像莫言這樣級別的中國作家,至少有10位。
楊懷定、年廣久、馬云、莫言都是改革開放的風云人物。更多的人不像他們那樣成功,但也同樣獲得了夢想成真的機會。
改革開放使幾億人脫貧。2.6億農民離開土地,進城成了新型工人。曾被視作“資本主義毒草”的民營經濟則吸引了億萬人就業(yè)。2012年,民營經濟在中國GDP中的比重已經超過60%。登記注冊的私營企業(yè)數(shù)量突破千萬家,個體工商戶總戶數(shù)達4000萬戶。而世界已離不開“中國制造”,連英國新型巨船的裝配,用的也是上海生產的龍門吊。
中國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的夢想進程,被稱作人類史無前例的事業(yè)。它的起點可回溯至1840年鴉片戰(zhàn)爭。中國因為列強入侵而到了亡國滅種邊緣,先知先覺者發(fā)出了變革中國的呼聲。
中國的下一個夢想是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再到本世紀中葉基本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經過這么些年的切身體會,中國人普遍認為,要實現(xiàn)這樣的夢想,必須堅持改革開放。
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將繼承和發(fā)揚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精神,把人類歷史上規(guī)模最大、持續(xù)時間最長的一次改革推向新的高度和深度。
多年用鏡頭記錄中國變遷的美籍華人攝影師劉香成認為,正因為有前30多年的背景,中國領導人推進改革的決心才如此堅定。“因為不堅持改革就不會有穩(wěn)定和發(fā)展。”
二、改革再出發(fā)
35年后,世界發(fā)生了巨大變化。冷戰(zhàn)已經結束。西方遭遇了嚴重金融危機。中國成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持續(xù)多年的兩位數(shù)增長,已回落至8%以下。不少人擔心中國或落入拉美國家經歷的“中等收入陷阱”。
解決了溫飽、總體實現(xiàn)小康的中國人對現(xiàn)實的不滿足也在滋長。一系列新的“緊缺”困擾著人們。
對大學畢業(yè)不久的“北漂族”陳昊來說,房子成了心結。“北京六環(huán)外的房價已超2萬!我每月工資5000元,什么時候才能有自己的房子?但女朋友說了,不買房就不結婚。”
時間的腳步變得更緊迫,但人們還要為繁雜的審批程序奔忙。浙江一個幼兒園從開工到竣工,只用了不到14個月,然而前期審批和后期驗收竟耗時兩年,共計加蓋133個公章。而類似的情況相當普遍。
改革開放第一村小崗村也遇到困難。雖然率先打破“大鍋飯”,但它陷入了“一年越過溫飽線,30年沒過富裕坎”的尷尬境地。“大包干”帶頭人嚴宏昌先后創(chuàng)辦過幾個小企業(yè),都因種種原因未能成功。這反映出受制于城鄉(xiāng)二元體制,農村的土地、勞動力、資金和技術四大發(fā)展要素向城市“凈流出”,成為許多農業(yè)地區(qū)發(fā)展緩慢的深層原因。
貧困并沒有徹底得到解決。僅距北京160公里的河北淶源縣,是中國希望小學的發(fā)源地。淶源不少人仍生活在世界銀行制定的貧困標準線以下。這樣的中國人還有近2億。
對于居住在北京的英國藝術家馬特·霍普來說,濃重的霧霾實在令人窒息。他于是設計了一架“會呼吸的自行車”,來過濾空氣中的污染粒子。
一方面是經濟增長,另一方面是股市低迷;一方面是買得起車,另一方面是出行擁堵;一方面是許多海外留學生歸國創(chuàng)業(yè),另一方面卻有不少富人移民國外;一方面是人均預期壽命可與發(fā)達國家相比,另一方面卻是看病貴看病難,醫(yī)患糾紛成為熱點……
對于最引以為傲的中國經濟奇跡,有人也開始抱有疑問。廣交會是中國對外開放的窗口。但今年剛剛結束的秋交會卻顯得冷清。這暴露出中國經濟過于依靠外部市場的脆弱性。而2013年三季度,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中,投資仍是主要動力,貢獻率又一次較多超過消費,信貸投放快于預期,基建和房地產仍是貸款需求主要來源。
在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正以空前智力和定力開啟發(fā)展方式轉型之時,這些數(shù)據(jù)警示:體面的GDP是否依然建立在舊有發(fā)展模式復歸的基礎之上?再不進行系統(tǒng)、全面、深入的改革,經濟周期的波動或將更加頻繁,且更多受制于外部環(huán)境。距離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還剩7年時間,任務非常艱巨且緊迫。
有人將之歸于科技創(chuàng)新的薄弱。的確,改革開放35年,中國人還沒有獲得諾貝爾自然科學類獎。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多年空缺。
也有人將之歸于腐敗的侵蝕。十八大后,中國十余名違紀高官落馬,彰顯了中央反腐決心與成績,卻也表明了形勢的嚴峻。
種種情況說明,中國來到了一個關節(jié)點,這正是十八屆三中全會部署全面深化改革的題中之義。改革,要再出發(fā)。
一些觀察人士說,十八屆三中全會標志著中國改革的歷史新起點,規(guī)劃的是“中國經濟升級版”、“中國經濟奇跡第二季”。
中共中央政治局最近的一次會議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完善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必須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統(tǒng)性、整體性、協(xié)同性,加快發(fā)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民主政治、先進文化、和諧社會、生態(tài)文明,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fā),讓一切創(chuàng)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讓發(fā)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