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前國防部長唐納德·拉姆斯菲爾德定于8日正式推出回憶錄《已知與未知》。
這名“伊拉克戰爭設計師”承認,自己當年宣稱伊拉克藏匿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是“錯誤陳述”。但他拒絕承認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是“錯誤”。
系“誤述”
回憶錄取名《已知與未知》,源自拉姆斯菲爾德那段堪稱經典的“繞口令”:
“據我們所知,有‘已知的已知’,有些事,我們知道我們知道;我們也知道,有‘已知的未知’,也就是說,有些事,我們現在知道我們不知道。但是,同樣存在‘未知的未知’——有些事,我們不知道我們不知道。”
這段話意在回應媒體對美方情報可以證明伊拉克向恐怖分子提供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懷疑。美國正是以這些情報為“證據”,試圖給伊拉克戰爭貼上“合法”標簽。
薩達姆·侯賽因政權遭推翻后,美方調查發現,并不存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如今,拉姆斯菲爾德在回憶錄中承認:“我作出了錯誤陳述。”
伊拉克戰爭開始后,拉姆斯菲爾德在一檔新聞節目中談及伊拉克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藏匿地點,稱“我們知道它們在哪里。它們在提克里特和巴格達周邊地區”。
拉姆斯菲爾德在書中辯解,他當時原本想說,美國中央情報局在地圖上標出幾處“可疑”地點;盡管自己平常談論情報時盡量做到用語精確,但那一次,他犯了錯。
拉姆斯菲爾德說,“我的話被批評人士多次引用”,以說明喬治·W·布什政府如何“誤導公眾”、“故意歪曲情報”。
有遺憾
回憶錄即將出版之際,拉姆斯菲爾德自2006年底辭職以來首次接受公開采訪。美國廣播公司定于本周晚些時候播出采訪內容。
盡管承認“說錯話”,但這名新保守主義代表人物并不后悔自己在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和阿富汗戰爭時發揮主導作用。
拉姆斯菲爾德在節目中說,越南戰爭期間任防長的羅伯特·麥克納馬拉稱越戰“十分錯誤”,但他不會那樣給這兩場戰爭定性。“伊拉克的情況不一樣”。
不過,拉姆斯菲爾德坦承,自己最大遺憾是未能在2004年駐伊美軍阿布格里卜監獄虐囚丑聞曝光后辭職。
他在回憶錄中說,虐囚丑聞令軍方和白宮承受巨大壓力,他向布什提出辭職,但未獲批準。5天后,布什到五角大樓聽取匯報,他會后再次遞上辭呈。
“布什靜靜讀完我的辭職信。我堅持說,‘總統先生,如果我辭職,國防部會更好’。他回答,‘不是這樣’,隔著桌子把信扔還給我。”
拉姆斯菲爾德說,當初應該強行說服布什同意,“我后悔沒有在那個時候離開”。
2006年11月,共和黨在國會中期選舉中失去參眾兩院控制權。美國陷入伊拉克戰爭泥潭成為共和黨失利主要原因,布什隨即宣布拉姆斯菲爾德辭職。
批同僚
拉姆斯菲爾德現年78歲,離開五角大樓時留下兩項紀錄:杰拉爾德·福特時期,他是美國歷史上最年輕防長;布什第二個任期即將過半時,他成為最老的防長。
從1970年出任理查德·尼克松總統的顧問開始,拉姆斯菲爾德先后效力于數名共和黨人總統。談及與布什時期多名同僚存在的矛盾“心結”,他毫不避諱。
拉姆斯菲爾德接受美國廣播公司主持人訪談時說,布什時期首任國務卿科林·鮑威爾缺乏管理技巧,“在我看來”,鮑威爾“沒能管好手底下的人”,以至于發生2003年中情局女特工瓦萊麗·普萊姆身份泄密事件。
拉姆斯菲爾德說,關于伊拉克“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情報肯定錯了”,但包括鮑威爾在內,軍方和布什政府當時都深信不疑,“我從未看到”鮑威爾提出反對。
他批評鮑威爾的繼任者康多莉扎·賴斯缺乏行政經驗:“她以前從未在政府中擔任高級職位。她是一個學院派。你知道,許多學院派官員總是喜歡開會……”
談及布什的父親、前總統喬治·W·H·布什,拉姆斯菲爾德也不客氣。
拉姆斯菲爾德說,老布什從未邀請他加入政府,令他感到“吃驚”,或許是因為兩人時常政見不合,“我對他有點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