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目前高三使用的《中國古代史(選修)》是在初中統編教材基礎上的“急就篇”,無論是課本還是教參都存在著“失之過簡”的弊端,這就給高中歷史教學造成了教師難以講解清楚,學生難以掌握的不少教學難點。加之,近年來歷史高考加大了對高中難點內容的考核,如何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突破難點,就成了高三歷史教學的當務之急。
歷史唯物主義認為:社會發展是一個不斷地由低級向高級進步的過程;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始終是歷史發展的根本動力;人民群眾的生產斗爭和階級斗爭對推動歷史發展起著決定性作用;杰出歷史人物在歷史發展進程中也具有重要的作用。運用這些基本觀點,對高三歷史中一些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作出比較全面、科學的分析和評價,教學難點也就能化難變易了。本文僅以“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唯物主義原理對《中國古代史(選修)》的一些難點進行解析,供參考。
一、用“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觀點,剖析歷史現象的根源。二、用“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相適應”觀點,解釋學生難以理解的歷史概念。三、用“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觀點,闡述重大的歷史事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