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眾議院去年提出過80多個反華議案 《加強臺灣安全法案》的產生有著深刻政治背景。美國國會中的親臺反華勢力在臺灣問題上制造麻煩可謂 久矣。克林頓訪華期間在上海首次公開宣布美對臺“三不”政策以后,美國會中的親臺議員便對政府對臺政策 橫加指責,稱“損害了臺灣的安全,削弱了臺灣的國際地位,擠壓了臺灣的國際空間”等等。赫爾姆斯、吉爾 曼等親臺議員,利用當時的國內反華氣氛和美國大選的特殊政治氣候,力主“讓國會在對臺軍售及美臺軍事合 作關系上扮演更積極的角色”,以進一步深化美臺間軍事合作的法律基礎;利用撥款權,將有關涉臺條款納入 撥款法案中,使其具有正式法律效力;最近又繼續提出支持臺灣加入國際貨幣組織決議案,通過支持臺灣加入 世界衛生組織決議案。去年以來,僅眾議院就提出80多個反華議案,其中通過30多項。 所謂《加強臺灣安全法案》的內容 美國眾議院通過《加強臺灣安全法案》,企圖為強化美臺軍事關系、增加售臺先進武器和最終將臺灣納入 戰區導彈防御系統提供法律依據。法案要求美國總統每年向國會報告臺灣要求購買的武器,美國國防部需每年 向國會報告臺海安全狀況;大肆鼓吹“有必要”武裝臺灣,有義務為擴大與臺灣的軍事關系而提供全面合作, 并羅列具體措施:如美臺進行直接軍事交流,在臺灣軍方與太平洋戰區司令部之間開設直接通訊渠道,美國將 增加為臺灣培訓高級軍官的名額等等。而在未經修改的原提案中,還包括將向臺灣出售內容廣泛的防御性武器 ,包括戰區導彈防御系統、柴油動力潛水艇、中程導彈和早期雷達預警系統,“宙斯盾”級驅逐艦等空防、海 防和反導彈系統,美臺軍事人員進行聯合演習訓練。如此等等,可謂火藥味十足。雖然法案最終迫于壓力,刪 去了售臺武器等項目,但說到底,這種修改具有技術性和臨時性,只不過是為了便于法案通過而已。既然有了 法律依據,隨時都可以提出向臺灣出售武器。 美國政府:這個法案制造緊張 美眾議院通過《加強臺灣安全法案》后,克林頓政府強烈反對該法案,白宮表示將全力游說參議院成員不 要對此案投贊成票。白宮發言人洛克特說:“我們已經清楚表示我們反對該法,白宮將予否決,因為我們相信 它有悖中美之間的戰略關系,它對區域穩定無益。”國務院發言人佛里表示:“這項法案會嚴重減損臺灣安全 ,并破壞美國對亞太穩定的通盤考慮。”主管東亞事務的助理國務卿羅思及副助理國防部長坎貝爾都強調,此 案不會讓臺灣更安全,反而可能引發兩岸軍備競賽,同時將使兩岸對話更困難;認為該法案“僅從軍事方面的 狹隘角度考慮兩岸關系”,并將其作為臺灣安全的基礎,這是一個最大、最根本的“缺陷”,甚至“將最終毀 滅臺灣的安全”。國防部官員指出,克林頓總統很可能否決此案。眾議院反對該案的議員則表示,并非不支持 民主繁榮的臺灣,而是因現有的臺灣關系法已足夠,不需要另立新法刺激中國。美國的一些輿論也認為,這一 法案不符合美國人民的愿望,不僅不能加強臺灣的安全,反而會損害臺灣的安全,加劇兩岸關系的緊張氣氛, 而且會損害對雙方都十分重要的中美關系。 臺灣當局對美眾議院通過此案表示歡迎和感謝。“外交部”發言人陳銘政說:“我們歡迎美國國會對臺灣 安全表示的關注……這項立法絕對能夠幫助促進臺灣的安全。”雖然臺灣“國防部長”唐飛拒絕就這項立法是 否會對美國對臺灣的武器出售產生作用發表評論,但“外交部”相關官員私下說這個結果很“漂亮”。應當說 ,臺灣方面積極游說美國會是《加強臺灣安全法案》得以出臺的原因之一。近幾年來,臺灣當局投入了大量的 人力、物力和財力,不惜重金雇傭美國代理人。在美國眾多的國外利益集團中,臺灣方面的游說活動僅次于以 色列,他們多方拉攏和爭取美國會議員、政治名流等各類人士;對與臺合作的美國大學、思想庫以及研究機構 提供贊助和捐款,如對密歇根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等美國知名大學提供資助和開展學術合作計劃,宣傳 臺灣,擴大臺在美國的影響。雖然國民黨、民進黨齊聲“致敬”,但是新黨則認為臺灣寄望和高估外國勢力由 來已久,一味想靠外援,只怕“希望愈高,失望也愈大”。 《加強臺灣安全法案》成為法律可能嗎 首先,要形成法律,還必須經過參議院這關才能算數。參議院與眾議院的意見并不一致,不少眾議院通過 的法案,到了參議院就無聲無息。近一兩年來,眾議院多次通過對臺灣十分“友好”的決議案,但是參議院都 未必通過。現在參議院內部對該案的爭議很大,通過的阻力較大。目前,參議院外交委員會18名參議員中就有 10名表示反對,幾位重量級參議員都對此案持反對意見。在眾議院通過該案的當天,參議院兩位關鍵人物都未 表示支持,多數黨領袖洛特和外交委員會亞太小組主席托馬斯都強烈反對。洛特說:“為了區域和平,應當鼓 勵兩岸彼此溝通,而不應把兩岸關系弄得太復雜。”托馬斯則發表書面聲明說,此案“非但不能強化臺灣安全 ,反倒危害臺灣安全。如果此案成為法律,將會威脅美國、臺灣和中國之間的微妙平衡。”最令他擔心的是: 海峽兩岸會將此事解讀為“對臺灣關系法的修正及對三個聯合公報的片面廢止”。他強調,三個公報以及臺灣 關系使美國得以維系對臺灣的承諾,海峽兩岸都十分明了這些承諾,美國不應輕易更改。其次,美國政府的反 對立場以及中國政府的強烈抗議,也會阻止參議院通過此案。因此,此案很可能在參議院胎死腹中,即使參眾 兩院都通過,克林頓總統出于中美關系大局和美國全球戰略利益考慮,也會加以否決,而眾參兩院,特別是參 議院不可能湊足推翻總統否決的2/3票數。由于各方反對,加之國會特別是參議院內的分歧,這項干涉中國內 政的親臺法案看來前景暗淡。 實際上,《加強臺灣安全法案》非但不能保障臺灣的安全,而且必然導致海峽局勢的不安全。前美中關系 全國委員會主席、現任尼克松中心中國問題研究室主任蘭普頓指出:這是“記憶中最危險的外交政策法案”, 法案一旦實施,“將減少而不是加強”臺灣的安全,會“極大地增加中美間發生沖突的可能性”因此該法案應 叫作《削弱臺灣安全法案》。 當然,這項法案如果最終成為法律,將使1979年出臺的《與臺灣關系法》增加更大的彈性,實際上將使美 臺成為“準軍事同盟”。臺灣就有可能以“準軍事同盟國”的身份被納入美國的亞太安全體系,這將嚴重侵犯 中國的主權。美國這一圖謀如果得逞,不僅將助長“臺獨”氣焰,兩岸關系變得更為復雜,而且將使中美關系 大大倒退,臺灣甚至亞太地區的和平與穩定將受到嚴重挑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