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圣女修道院公墓位于莫斯科西南,自古以來就是俄國社會名流的陵園。“十月革命”后,其地位僅次于克里姆林宮墻下的陵墓。埋葬在這里的都曾是叱咤一時的風云人物。每座墓碑風格各異,墓中主人也都有著自己不平凡的故事。
陵園里最引人注目的應數赫魯曉夫墓。
赫魯曉夫——這位前蘇聯黨和國家領導人本應葬于克里姆林宮墻下,同已故的蘇聯高級領導人在一起?墒撬幢猾@準進入紅場。由于他的墓前常有憑吊者,并不斷有人獻花。公墓曾一度被列為禁區,直到戈爾巴喬夫執政才重新開放。80年代末,曾有人呼吁將赫魯曉夫墓遷移到紅場,因遭到一些政界人士的反對,只能作罷。
赫魯曉夫的墓與眾不同,是由黑白兩色大理石相間組成,據說這是象征著他的一生功過各半,黑與白可以理解為生與死、晝與夜,功與過、善與惡。墓上只寫著一行字:“尼基塔·謝爾蓋耶維奇·赫魯曉夫”,連生卒年月都沒有寫。墓上只有一個小小的赫魯曉夫頭像,用青銅鑄成。
赫魯曉夫是一位頗有爭議的人物,爭議的焦點,就是1956年他在蘇共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所作的秘密報告。
蘇共二十大于1956年2月14日召開,經過10天的討論,大會宣告結束。正當代表們收拾行李準備返回時,突然接到通知,要在24日夜召開重要會議,憑特殊通行證出席會議,外國共產黨代表被謝絕參加。
代表來到會場時,赫魯曉夫已經端坐在主席臺上。會議規定,不準記錄。等到代表們到齊,赫魯曉夫語出驚人,他的報告題目是《關于個人崇拜及其后果》。赫魯曉夫在報告中批判了斯大林的個人崇拜、個人迷信、個人專制,深刻揭示了斯大林“大清洗”運動的驚人黑幕。赫魯曉夫的“秘密報告”,像一顆巨型炸彈,在克里姆林宮上空爆炸,頓時在社會主義陣營引起混亂。
赫魯曉夫在斯大林生前,吹捧斯大林是自己的“生身父親”,一直受到斯大林的信任,培養為接班人,可在斯大林去世之后,赫魯曉夫卻大反斯大林,甚至下令把斯大林的遺體從列寧墓中遷出。赫魯曉夫為什么如此仇恨斯大林?
俄羅斯克格勃前第二總局第一副局長、退役少將瓦季姆·烏季洛夫在他的回憶錄中揭開了這個秘密。雖是一家之言,但足以引起人們的思考。
瓦季姆·烏季洛夫說,首先要談的是尼基塔·赫魯曉夫。多年來,他一直以斯大林建立和領導的集權制度叛逆者的形象出現在世人的面前。赫魯曉夫一上臺,就按是否忠于自己的原則幾乎更新了整個黨政最高權力機構。有些人被趕走、流放、逮捕,甚至被槍決。特別是對斯大林竟然下毒手,為什么赫魯曉夫要這樣做,其中重要原因是為他兒子報仇。
赫魯曉夫與第一個妻子生的兒子列昂尼德·赫魯曉夫因為混跡于土匪,被判死刑,決定槍斃,只因他有一個當烏克蘭共產黨中央第一書記的父親,奇跡般地逃脫了懲治。
后來,列昂尼德在古比雪夫又出事后,赫魯曉夫央求斯大林饒恕他的兒子,斯大林應允了。此時正值戰爭爆發,列昂尼德戴罪上了前線,當上了一名飛行員。在第一次戰斗中,列昂尼德駕駛的殲擊機向德國人的方向飛去,他失蹤了。后來從蘇共中央行政機關和克格勃一些人那里知道了列昂尼德的下落,他成了德國人的俘虜。最終他向德國人妥協,成了敵人手里的一張“王牌”。
斯大林得知后,下命令:不惜任何代價把列昂尼德從德國人手里“偷”回來,送到莫斯科。派到德國執行任務的“除奸隊”完成了這一任務。將列昂尼德“偷”了回來,送到莫斯科。根據活躍在敵人后方“除奸隊”收集到的列昂尼德的犯罪事實,莫斯科軍區軍事法庭判處昂尼德死刑。
可以想象赫魯曉夫當時的心情,他兩次請求斯大林對他兒子從寬處理。于是,斯大林提出召開政治局會議討論此事。
會上,“除奸隊”隊長阿巴庫莫夫介紹了列昂尼德的犯罪事實和軍事法庭的判決。
莫斯科州委和市委書記謝爾巴科夫第一個發言,他強調在法律面前必須人人平等。他說,如果名人的兒子犯了罪就能得到寬恕,我們如何向人民交代?應該維持原判。
接著發言的是貝利亞。他了解列昂尼德在基輔和古比雪夫的犯罪事實。他提到這兩件事,并強調說列昂尼德已經被寬恕了兩次。馬林科夫、卡岡諾維奇和莫洛托夫也談了自己的意見,他們一致同意維持原判。
最后表態的是斯大林。他作出決定的心情大概比其他人更沉重。因為他的大兒子雅科夫也當過德國人的俘虜。斯大林把自己的決定寫在判決書上交給了赫魯曉夫。他說:“應當堅持和贊成同志們的意見。如果這種事情發生在我兒子身上,我會懷著一個父親深深的哀痛接受這個公正的判決。”
會后不久,列昂尼德就被槍決了。
赫魯曉夫上臺后,對不滿他的人采取了報復行動。他上臺的第二天,莫斯科就取消了以謝爾巴科夫的名字命名的謝爾巴科夫區,關閉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百貨商店,還搗毀了謝爾巴科夫紀念碑的基座。接著,貝利亞被逮捕了。法院以“劊子手和國際帝國主義奸細”的罪名判處他死刑。但是,沒有人見過貝利亞案件的偵查和審理案卷。
在蘇共二十大上,赫魯曉夫開始對斯大林報復,他稱斯大林為暴君和人民的奴役者。從此,一場反斯大林的運動在全國開展起來。前蘇聯克格勃警衛總局副局長多庫恰耶夫中將1996年出版了一本名為《莫斯科一克里姆林宮一警衛隊》的書。書中引用了赫魯曉夫在二十大召開前對幾個親信說的話:“盡管斯大林已經是一具僵尸,我也要為兒子報仇,讓他嘗嘗我的厲害,”一語道破他反斯大林的目的。可是,赫魯曉夫沒有想到,1964年10月2日,他結束了與印尼總統蘇加諾會談之后,飛往黑海之濱休假。就在這時,勃列日涅夫在莫斯科發動了宮廷政變。當赫魯曉夫返回莫斯科,等待他的就是在“退休申請書”上簽字。他沒有想到,在他進入“全盛時期”之際,自己也被別人清除!
所幸他只是光榮“退休”,保住了性命。1971年9月11日,赫魯曉夫走完了他的一生。因為曾經擔任蘇共中央第一書記,按慣例應該被安葬在紅場上已故最高領導人的墓地。但赫魯曉生前表示他不愿與斯大林為伍,加上勃列日涅夫也不同意讓赫魯曉夫的墓建在紅場,所以赫魯曉夫死后,被安葬在了新圣女公墓?磥,直到死去,赫魯曉夫仍不肯原諒斯大林,甚至死都不愿意和他躺在一起!
(責任編輯:李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