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國興衰_全球化背景下的路線之爭
作者:黃樹東 出版時間:2012.5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奪回金融自主權!讓債務變成權力
大英帝國在制造業和(通過長期信用的方式)金融上對美國的控制,是美國經濟獨立的最大障礙。獲得金融上和產業上的獨立,成了美國實現真正政治獨立的兩件大事。這也是漢密爾頓想做的兩件大事,也是理解美國崛起的鑰匙。
當時,美國面前有兩條路:是實行自由貿易還是保護主義,是走依賴之路還是走獨立之路。
欲了解美國經濟發展道路,必須先了解漢密爾頓的經濟政策,美國后來100多年中的發展戰略和經濟政策幾乎都可以在他那里找到雛形。
亞歷山大·漢密爾頓是美國第一任財政部部長,美國締造者之一,經濟學家,美國學派的創始人。在美國獨立以后,面對百廢待興的國家,面對在經濟、技術、軍事上都居壓倒性優勢的英國,面對英國事實上的貿易壟斷,他發現美國必須發展工業,強化聯邦的權威,走保護主義的發展道路。漢密爾頓的經濟思想和政策建議,詳細闡述在他給國會的三個報告里,這三個報告奠定了“美國學派”的基礎。
作為美國的第一任財長,他面對的可是千頭萬緒,應當何處著手?漢密爾頓在建立美國經濟秩序的過程中沒有選擇讓市場自己孕育自己的道路,而是動用了政府這只看得見的手,強化聯邦權力的運作。他認為只有強有力的中央權力的存在,才能實現美國的經濟崛起。
他做的第一件事是奪回金融自主權,通過政府主導的金融革命在短期內實現金融和貨幣上的獨立。其中最大的創新是讓債務變成權力。
他的第一個報告是《關于公共信用的報告》。這個報告的主要目的是解決美國政府的債務,建立聯邦的信用信譽,強化聯邦政府,振興公共財政,同時刺激經濟發展。漢密爾頓認為,如果不承認和解決獨立戰爭中遺留的各種債務問題,美國政府的信用將會極差,公共財政將無法改善,聯邦政府將無法吸引內外投資者。但是聯邦政府窮得叮當響,要錢沒錢,要銀行沒銀行,用什么還債?漢密爾頓提出了一個不花錢的解決方案:聯邦政府將承接所有州政府的債務,然后以發行新債券的方式按票面價值將所有舊債務一次付清。這些新債券有4%的利息,這4%的利息將由關稅和酒的營業稅支付。持有這些債券的人可以用它作抵押貸款,而達到刺激經濟發展的目的。聯邦債券的這種市場流通開啟了美國的信用市場。
由于聯邦承接了州的債務,這些建議雖遭遇反對,但最終獲得了國會的支持。特別是聯邦酒稅一項,美國憲法只賦予聯邦政府征收關稅的權力,獲得征收酒稅的權力無疑是聯邦政府的一大勝利。
這項創新不僅解決了債務危機,還強化了聯邦權力,在一定程度上平抑了州權。聯邦承接州的債務無疑加深了州對聯邦的依賴,顯示了聯邦政府高于州政府的優勢。聯邦用新債償還了所有舊債,包括外債。聯邦政府的信用和債務能力在國內外空前看好,而各州的信用則幾乎破產。聯邦債券在全美國和海外的流通,無疑加強了債券持有者與聯邦和美國的利益關系。漢密爾頓自己就不無爭議地指出,這些債權人出于利益動機是不會希望美國分裂的。
通過債務控制了債權人,讓債權人承認美國利益。債務成了一種無形的權力和武器。
在漢密爾頓這項改革以前,美國債務無人問津。改革以后,這些債務成了國內外投資者追捧的對象。頗有100多年以后,人們追逐美元(另一種債務)的勢頭。漢密爾頓的這種不花錢的政策和策略,開創了美國將債務變成權力,通過債務來征服世界的傳統。在100多年后的“尼克松震蕩”中聽得到這種傳統的歷史回響。
漢密爾頓不花一分錢,既解決了債務問題,又強化了聯邦權威,一石數鳥。難怪華盛頓贊他是“最有才華”的人。
《關于公共信用的第二份報告》是他的第二個報告。在這個報告里他想解決的是貨幣混亂、金融管理和信用市場的培育問題。為此他提議成立“國家銀行”。這家國家銀行實際上是美國當時的中央銀行,由財政部控制。它將發行和穩定國家貨幣,提供貸款,代管政府財務,發行金融票據,幫助聯邦政府有效控制金融體系,推動制造業和工業發展。這家銀行是私人機構,但聯邦政府要占20%的股份。國庫空虛的政府,怎么買這20%的股份?他又提出了一個不花錢的建議:由這家銀行發行1 000萬美元的股票,然后借200萬美元給聯邦政府,聯邦政府再用這筆錢買下這20%的股份。這筆債務將在10年內以10次付清,每年一次。這種讓聯邦政府通過債務而達到控制該銀行的手段,還是體現了“將債務變成權力”的思路。作為交換,這家銀行將為聯邦政府管理稅收款項,是聯邦政府的存款機構,也就是說,政府稅收將為該銀行提供源源不斷的流動性和資金來源。創建國家銀行的另一個目的是解決政府的財政問題,該銀行將成為購買和銷售政府債券為聯邦籌資的手段。這家銀行的一個重要職能就是發行美國貨幣,一種紙幣。有的歷史學家認為,發行紙幣是美國的一種發明,甚至可以追溯到獨立以前。
上述建議尤其是“國家銀行”的建議遭到杰弗遜的民主共和黨的激烈反對,但由于華盛頓的堅定支持被國會批準。
在美國建國之初,政府這只看得見的手在培育金融信用市場中起了重要作用。這些措施降低了美國對海外資本的依賴,啟動了美國的信用市場,建立起了國內的金融體系,培育了美國的“金融革命”。漢密爾頓做第一個報告時是1789年。到了1795年,美國擁有了自己的“中央銀行”、自己的銀行體系、自己的貨幣和充裕的國庫,理清了自己的債務,聯邦債務在國內外信譽日盛。假如沒有這場金融革命,美國將受歐洲金融資本的控制,將成為歐洲尤其是英國金融資本的附庸。只有有了金融上的自主才可能談論經濟上的自主發展。用今天的話講,漢密爾頓,不僅是遠見卓識的政治家,還是資本運作大家。不花一分錢,就不僅解決了美國政府的債務問題,還完成了一場金融革命。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