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后不久,艾切森就在一次飛機失事中殞命,沒能見證后來的天皇退位風波。盡管1946年9月日本政府正式宣布天皇現時無意退位,但是他退位的可能性在此后兩度重現。1948年,當東京審判臨近判決之時,天皇的道義責任問題被舊事重提。
美國人照常要壓制天皇退位的主張。1948年7月,盡管菲勒斯已經退休,并且于一年多之前就離開了日本,他還是火速給寺崎寫了一封私人信函,表達他對“美國新聞頻繁言及陛下退位”的警戒。
天皇的心腹老友木戶幸一曾經告訴他要一直準備著的時刻。木戶在1945年12月離別天皇入獄之時強調說,皇室的榮譽,要求裕仁負起敗戰的責任,但是只有當占領軍撤退、和平條約締結、日本恢復主權之日,才是履行責任的適當時機。1951年10月,仍在服刑期間的木戶幸一,在日記中記錄了他曾經給天皇寫信,重申以上觀點。他忠告說,退位是“服從真實”的行為。它將安慰包括被處刑的戰犯家人在內的戰爭遺屬,并且“對以皇室為中心的國民團結做出重大的貢獻”。木戶寫道,如果天皇未能把握此次時機,“最終結果將是唯獨皇室不承擔責任,這將導致莫名的情緒滋生,可能會種下永久的禍根”。
木戶幸一對天皇的戰爭責任的見解,與大多數日本人一樣,是內心的真實想法。天皇應當“為戰敗”承擔責任。他應當清算歷史,并向以他之名發動的戰爭中受苦、死去或失掉親人的臣民謝罪。以此方式,他將會清除在日本歷史上最恐怖的時期中沾染在天皇寶座上的血跡。
然而時運往復,這次并沒有麥克阿瑟這樣的鐵桿兒人物撐腰。11月,消息傳回木戶那里,天皇正認真考慮退位,并且再次受到周圍人士的鼓勵。結果什么也沒有發生。在迎接盼望已久的主權回歸的致辭中,天皇表明了他繼續在位的意向,絲毫也沒有提到他個人的戰爭責任,盡管在原先的文本中包含了“朕為敗戰的責任向國民深為致歉”的表示。為何謝罪的言辭最終被刪除?因為,據說天皇被一位顧問的巧妙設問所說服:“現在陛下還何須以如此強烈的語氣謝罪呢?”本文摘自《擁抱戰敗——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的日本》,[美]約翰·w.道爾/著 胡博/譯,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