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來與項英(左)、葉挺(右)合影。
葉挺著名《囚歌》的誕生過程
葉挺將軍被敵扣押后,反動派施展各種卑劣伎倆對他進行威逼利誘。國民黨第三戰區司令長官顧祝同出面設宴,以“至交”的身份對葉挺進行所謂“忠告”:“你現在又不是共產黨員,我們可以好好共事。”表示只要葉挺發表一個宣言,馬上就“以第三戰區副司令長官的地位相屈,合作抗日”。葉挺同志大義凜然厲聲斥責:“請你們把這一套收起來吧!今天是國家危急存亡之秋,葉挺一向力主抗日,別無他念。可是你們卻反復無常,不顧國共合作共同抗日的諾言。悍然陷害新四軍。‘合作抗日’這4個字,虧你說得出口!……葉挺頭可斷,血可流,志不可屈!”
此后,葉挺牢房的窗戶上出現了他親筆書寫的一副對聯:“坐牢三個月,勝讀十年書。”后來,葉挺被囚禁時間達5年之久,期間從江西上饒轉至湖北恩施、廣西桂林,最后到了重慶。面對敵人的恐嚇利誘,他以“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作為回應,并以此激勵獄中被囚禁的其他戰友,鼓勵他們與反動派堅決斗爭。被囚期間,葉挺同志在牢房的墻壁上寫下了著名的《囚歌》:“為人進出的門緊鎖著,為狗爬出的洞敞開著,一個聲音高叫著—爬出來吧,給你自由!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人的身軀怎能從狗洞子里爬出!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將我連這活棺材一起燒掉,我應該在烈火與熱血中得到永生!”
殺害項英的叛徒終被正法
皖南事變中,新四軍將士與敵浴血奮戰,終因寡不敵眾,9000余名將士僅有約2000人突圍。在突圍中,新四軍副軍長項英、副參謀長周子昆被叛徒劉厚總殺害。
據項英的警衛員李德和、鄭德勝回憶,他們一行是在皖南事變突圍途中與劉厚總偶然相遇的。劉當時在新四軍中負責軍首長的警衛和聯絡工作。突圍中項英一行到達赤坑山上的蜜蜂洞,當時由于洞較小只能住下4人:項英及劉厚總、新四軍副參謀長周子昆及警衛員黃誠。次日凌晨,劉厚總在洞里槍殺了項英和周子昆,取走武器和財物,下山向國民黨軍隊投降。
可是叛徒的如意算盤落空了:當國民黨派人跟劉厚總上山到蜜蜂洞去查看時,卻發現項周二人的遺體早已被轉移。劉厚總于是一直被關押審問。1943年冬,皖南行政公署將劉厚總押送重慶關入軍統局的渣滓洞看守所,一關又是5年,直到1948年他才被釋放并領了一筆錢自謀生路,之后去了江西新余,在一個湖南老鄉開的鹽鋪當管賬先生。
1952年7月,新四軍老戰士、新余縣公安局副局長黃宜蕃到鹽鋪核查戶口時,發現管賬先生非常面熟,很像當年新四軍里的那個劉厚總。很快,劉厚總的身份被查實。1952年8月初,劉厚總在江西南昌被處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