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下裂為小兒男性外生殖器最常見的先天性畸形,大約每300名男孩中即有1人。臨床特征為尿道口不是開在陰莖的最前端,而是位于龜頭下方、陰莖腹側、陰莖根部或會陰部。常伴有陰莖彎曲和睪丸下降不全(隱睪),患兒無法站立排尿。
尿道口下裂的患兒,排尿時尿流常呈噴灑狀,容易尿濕衣褲。若尿道外口在陰莖根部或會陰部,患兒就必須蹲位排尿,這對男孩的心理會產生不良影響。婚后性交時陰莖不能伸直,精液不能射入陰道,會嚴重影響性生活,甚至導致不育。
目前可以通過醫學手術修復的方式,使患兒外生殖器接近正常,并能站立排尿。手術后,家庭護理十分重要,家長要注意以下幾點:
1、手術當日傷口會有些疼痛,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會逐漸減輕。病人不要急于吃去痛片,因為阿斯匹林類藥物會加重傷口出血。
2、術后可用高錳酸鉀、鹽水、硼酸坐浴。泡洗的作用在于促進傷口血液循環、促進消腫、瘢痕軟化和線頭脫落。高錳酸鉀的濃度為1:5000,顏色以淺粉色為準,應使用溫水,每次坐浴10分鐘,每天2-3次。
3、可進食2-3天的無渣流食,以防過早排便污染傷口,避免進食刺激性食物。
4、患兒應多飲水,一個作用是維持體內水、電解質平衡,另一個作用是有利于尿路的清潔,達到內沖洗的目的。
湖南省兒童醫院麻醉手術科賀桂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