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秋季是小兒腹瀉高發期。秋冬季腹瀉常因感染輪狀病毒而引起,6個月至2歲的嬰幼兒因胃腸道發育不成熟、免疫功能低下極易患病。其癥狀表現為上吐下瀉,拉蛋花狀稀便,偶爾伴有低熱;嚴重的可致電解質紊亂,甚至危及生命。因此,秋冬季腹瀉應引起高度重視。
寶寶發生秋冬季腹瀉,家長怎么照顧才更加妥當呢?首先要學會觀察病情,一個是癥狀的觀察,如大便性狀次數、腹痛、發熱、嘔吐、煩躁等;一個是脫水的觀察,如患兒神志、前囟及眼眶有無凹陷、口唇是否干燥、皮膚彈性、尿量等,再根據醫囑補充水分。輕度、中度脫水且不伴有嘔吐的患兒可以多飲水和選用口服補液鹽,中、重度或嘔吐頻繁伴發熱的患兒選用靜脈補液。
家庭護理中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飲食調整 飲食量在平時的基礎上由少到多,由稀到稠,腹瀉停止后再恢復輔助食品,由一種到多種,先流質后半流質,逐漸過渡到正常飲食。腹瀉期間和恢復期要及時調整患兒飲食,達到減輕胃腸道負擔、恢復消化功能的目的;
維持皮膚完好 尿布要使用吸水性好的軟綿質尿布,勤更換,減少使用尿不濕或隔一塊軟棉布,禁用不透氣的塑料布或橡皮布,防止尿布皮炎的發生。每次大便后用溫水勤洗臀部,包括外陰、腹股溝、肛門清洗要徹底,然后用軟棉布蘸干。紅臀處理時局部皮膚發紅可以涂紅霉素軟膏、燒傷濕潤膏并按摩片刻,也可以涂香油。
注意健康宣教 護理患兒前后要洗手,防止交叉感染。保證患兒的飲食新鮮,食具干凈并消毒,避免腸道內感染。尿片開水燙一燙,太陽下曬一曬。平時應加強戶外活動,增強體質。注意天氣變化,冬天注意保暖,夏天多喝水,室內溫適度適宜。
□ 李麗 劉俊 湖北省襄陽市中醫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