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報訊 (記者 陳章琦) 鄧先生花2.6萬元為兒女報了美術早教班,上課后認為課程貨不對板想退款,沒想到維權也成難題。他輾轉工商、教育、文化、城管多個部門,得到的都是一個答 復——不在受理范圍內。對此,有專家指出,國內的早教市場都存在相關部門監管缺位的問題。
創藝寶貝在工商局注冊為文化傳播公司,私下拓展經營早教服務。鄧先生介紹,工商部門表示如今已沒有超范圍經營一說,鄧先生的投訴并不成立;找到教育部門, 教育部門說他們只管正規的幼兒園,對于這種沒批文的教育機構他們沒有管轄權;寶安區城管局綜合執法隊工作人員則表示,“未經教育行政部門審批擅自舉辦教育 培訓機構的行為查處”職權確實在他們那里,但創藝寶貝學期經營畫畫培訓班不屬于教育局審批范圍,他們也管不著。
創藝寶貝西城上筑門店負責人汪小姐表示,糾紛發生后,當地消協曾介入調解,但由于合同規定得清清楚楚,費用只能退回一半,鄧先生不同意,調節沒能成 功。汪小姐還稱,工商部門說沒有超范圍經營一說,證明他們并不是“非法辦學”。對此,鄧先生表示,事情至今沒有一個結果,創藝寶貝早教中心堅持學費只能退 一半,而多個部門對他的情況也不受理,讓他很無奈。
在網上檢索發現,其實不單單在深圳,國內如今對早教市場的監管都存在缺位問題,早教機構多以文化傳播公司或咨詢公司的名義在工商局注冊,然后開辦早教培訓班。大多連鎖早教機構又是通過加盟的方式運營,家長維權也時常遭遇難題。
研究兒童學前教育的深圳大學師范學院學前教育系教授陸克儉表示,早教市場監管缺失問題由來已久,早教機構在資質、課程設計等方面并沒有相應標準,一旦出現問題,很可能給家長、孩子帶來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