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發現與創新
新華社倫敦11月15日電 (記者劉石磊)精子質量問題是導致不育的重要因素,但由于精子體外存活時間短等特點,相關研究很難展開。英國研究人員最新開發出一種新方法,將納米粒子作為精子的“外衣”,使其更易于進行研究。
英國牛津大學15日發表公報說,該校研究人員領導的這個研究團隊集合了生殖生物學、納米科學和工程學等多領域的專家,旨在解決困擾醫學界的精子研究問題,即克服精子體積小、形態特殊及體外難以存活等造成的研究不便。
新研究以豬的精子為對象,因其特性與人類精子十分相似。研究發現,納米粒子“多孔氧化硅”可很好地依附于精子上,且其本身不影響精子的各項功能,而將納米粒子中載入特定化合物,就可檢測精子的相關指標。
研究人員解釋說,納米粒子的好處就在于,它們像一個個空信封,可以用來裝載化合物并“投遞”到細胞中,起到很好的運輸媒介作用。利用這一特性,可將用于檢測精子的化合物置于納米粒子中,然后直接把精子放入裝滿這種納米粒子的培養皿,這一過程不僅方便操作而且所需時間很短,避免了精子難以儲存等問題。
研究人員說,這項新技術可使精子質量檢測和精子缺陷研究更易于開展,未來有望據此開發出新的檢測手段,甚至治療不育癥的新方法。研究人員計劃用人類精子進一步確認新技術的有效性,并測試這一技術是否同樣適用于卵子研究。
這項研究結果發表在美國新一期《納米醫學:納米技術,生物學與醫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