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裝直升機是現代化陸軍航空兵成為具備攻擊力作戰力量的基礎,我國已掌握第三代直升機研制核心技術。自武直-10、武直-19在去年珠海航展上進行飛行表演后,引起了較大的國際關注。
航空產業作為高技術、高投資產業,市場前景是空前廣闊的。目前,中國軍機出口已面向亞、非、拉美市場。武直-10副總設計師吳承發在日前透露,未來武直-10將會出口外銷。
部分指標抗衡阿帕奇
2012年11月11日,珠海航展上一架隸屬廣州軍區陸航部隊的武直-10進入珠海三灶機場上空,在飛行中做出了倒飛、萊維斯曼等動作。
武裝直升機是未來戰場上對敵方坦克集群、前沿陣地、工事以及有生目標實施有效打擊的主力裝備。國防大學軍事后勤與軍事科技裝備教研部教授李大光告訴南方日報記者,局部戰爭證明,武裝直升機是對付敵方坦克最有效的“空中殺手”,也是最能有效直接支援己方地面部隊的利器,發達國家軍隊都建立了規模龐大的陸軍航空兵。
上世紀30年代,美國西科斯基發明的直升機問世后,很快便用于戰爭,主要擔負戰場淺近后方的運輸任務。60年代越南戰爭期間,美國首次組建了主要裝備直升機的“第一空中騎兵師”,開辟了陸戰場上立體作戰的新時代。
號稱“坦克殺手”的武裝直升機,過去一直被西方認為是解放軍裝備中的“軟肋”。而武直-10副總設計師吳承發指出,自從直-10武裝直升機服役后,這一說法已不再成立。中國直升機研制能力已接近世界先進水平,武直-10技術先進,綜合作戰能力強大,在各國使用的同類直升機中可排進前三名。
世界范圍內的明星武裝直升機有美國的阿帕奇,俄羅斯的卡50/52和米28N,可謂三足鼎立。而武直-10的綜合性能非常先進。《簡氏防務周刊》、《紐約時報》曾評論稱,武直-10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武裝直升機之一,甚至可媲美歐洲的虎式直升機及美軍的阿帕奇直升機。
在李大光看來,阿帕奇并沒那么完美。在伊拉克戰爭中,阿帕奇就曾因為當地的風沙大等復雜氣候,造成其發動機磨損加重,影響出勤率。在美軍一次出動30多架阿帕奇直升機的突擊行動中,結果被伊拉克軍隊的地面防空火力就擊傷了27架,幾乎全軍覆沒,美軍被迫取消了此次行動。在近年的駐伊美軍的阿帕奇戰況里,也有被伊拉克反美武裝用步槍擊落的記錄。
軍事專家陳洪認為,武直-10和阿帕奇在某些戰術、技術、性能指標上有很多相似之處。阿帕奇的權重更大一些,包括飛機重量更大,能夠掛載的武器彈藥、航油更多一些。雖然武直-10在這一方面弱一些,但靈活性和機動性能彌補重量上的不足。作為武裝直升機,在對地和對海攻擊的作戰行動中,應該更機動靈活、火力強大。在這方面,武直-10和阿帕奇互有千秋,各有短長。
“美制AH-64阿帕奇無疑是世界上比較先進的武裝直升機,但是武直-10已經具備與其進行空戰對抗的能力其綜合作戰性能與歐洲的虎式直升機相當,在戰場上完全可以和AH-64相抗衡。”吳承發說。
重型武裝機的起點
1975年,我國開始研制雙發中型直升機編號為直-8,1985年首次試飛成功,該機最大起飛重量13噸,可在陸地和水上起降,是我國研制生產的最大噸位直升機。
1980年,我國引進法國海豚專利生產的直升機,編號為直-9,為雙發輕型直升機,于1982年首次試飛成功。其后根據不同需求,直-9又衍生出多種軍、民用型飛機,是我國生產使用最多的直升機機種。
1988年,直11輕型直升機批準立項,1994年成功實現首飛,1997年起開始陸續交付使用,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從90年代開始,中國在直升機核心技術——總體、旋翼、傳動系統等關鍵領域開展國際合作,先后參與了EC-120輕型直升機、S-92通用運輸機的國際合作研制。
隨著直升機研發技術發展、升級,其出口需求也逐步跟上。2013年6月17日,在巴黎國際航空展上,中航技總經理馬志平表示,武直-10、武直-19今后如果外銷,首先得需要國家的批準。武直-10副總設計師吳承發也于日前確認,未來武直-10將會出口外銷。
武直-10是我國國產專用對地攻擊直升機,具有戰場機動性強、對地打擊火力猛等特點,被稱為“樹梢上的殺手”。2013年10月15日晚,央視軍事報道播出我軍武直-10機群超低空突襲畫面。這表明,武直-10已批量裝備解放軍陸航部隊,并已經形成戰斗力。
軍事專家杜文龍表示,武直-10、武直-19是中國專用的武裝直升機的一次革命。雖然此前直-9,既可以運輸,也可以攻擊,還可以做其它空中任務的平臺,但是由于它在通用型的基礎上進行改進,所以在進攻、防護、電子等方面還達不到專用的要求。武直-10只是起點,中國今后將發展重型武裝直升機。
目前,中國軍機出口從二代機為主向三代機發展、從有人機出口到無人機出口,實現了量的提升和質的飛越。據了解,2008年,K8飛機首次打開南美市場,出口委內瑞拉18架。根據數據統計,五年來,K8系列飛機已累計出口79架,占近年來世界同型教練機市場的70%。
2009年“梟龍”生產技術走出國門,使巴基斯坦初步具備了生產三代機的能力。2012年,直-9首次批量出口非洲,交付贊比亞4架,目前累計銷往肯尼亞、柬埔寨等國家40余架。直-9適合許多任務,包括搜索和救援,緊急醫療服務,醫療后送,武裝巡邏和其他軍事及準軍事行動。
“翼龍”無人機滿足中高端客戶需求,已成功進入以西方裝備為主的中東國家。多用途AC312系列直升機現已成為國內市場上占有率最高的國產直升機,并已向馬里、肯尼亞、贊比亞等10余個國家及地區出口了50余架機,未來市場意向達90架左右。運12系列飛機也進入了加拿大及美洲等地區國際航空運輸市場。
“全球武器裝備出口大國是美國,出口包括各種輕、重武器,海陸空導彈武器等等。中國在全球的武器出口量是非常小的,出口的僅僅也是一些輕武器。然而中國的政治平穩,政策相對穩定,配套機械的配件能源源不斷地生產制造,較之于美國為刺激軍火市場不斷進行的更新換代,中國成套的武器供應成為很多國家的首選。中國軍工業界就曾憑借FC1梟龍殲擊機等高價武器打開了銷路。”李大光說。
中國軍機外向型發展合理合法
近幾年中國軍工新成果不斷,武器裝備水平有了一個跨代的飛躍,中國制造的武器裝備受到越來越多國家的青睞。簡氏防務預測,中國軍機的潛在客戶包括阿爾及利亞、博斯瓦納、埃及、肯尼亞和摩洛哥。
俄羅斯智庫稱,中國已經通過巴基斯坦建成了強大的出口平臺,通過推銷物美價廉的飛機鞏固市場地位。近年來中巴開始積極向第三國市場聯合推銷這種殲擊機。目前中國的主推產品是“梟龍”飛機。從1967年批量生產以來,中國已向阿爾巴尼亞、孟加拉國、埃及、津巴布韋、伊拉克、伊朗、朝鮮、緬甸、巴基斯坦、蘇丹、坦桑尼亞、斯里蘭卡出口了500多架各型殲-7,最近幾年來主要是孟加拉國、納米比亞、尼日利亞、斯里蘭卡。另外一個前景產品是殲-10,中國準備開始對外推銷殲-10用以抗衡F-16,其售價不足F-16的一半。
目前對俄羅斯飛機的一個主要批評意見是缺乏備件和大修周期的延誤。中國航空技術進出口總公司則稱,將通過其全球網絡為所有客戶提供持續的壽命周期內的高質量綜合支持,包括備件供應、保修服務、現場服務、技術培訓、檢修和修理,改裝和升級,工程咨詢,技術文檔管理和索賠管理。
俄羅斯世界武器貿易分析中心去年發布的研究報告稱,在2008—2015年間世界新型殲擊機出口大國排行榜上,俄、美分別在銷量和成交金額上居首,中國在數量上排名第3,主要是向巴基斯坦出口JF-17殲擊機。
JF-17噴氣戰斗機的主要市場包括亞洲、中東、非洲和拉丁美洲。巴基斯坦空軍代表團在2010年珠海航展上闡述了JF-17戰斗機的五大賣點:價格實惠,生存能力強,靈活,保障性好,作戰能力強。
軍事專家陳洪表示,在某種意義上中國武器出口比例微乎其微。中國的發展需要一些軍工產品往外向型方向發展,而正常的武器出口在國際法上也是合情合理的。今后中國會以物美價廉同時又非常實用的武器裝備做少量的出口。
李大光稱,鑒于武器裝備出售具有特殊性,中國對軍品出口一向采取慎重、負責的態度,中國政府一貫嚴格遵守聯合國有關決議,從來不向受聯合國安理會武器禁運的國家和地區出售武器,這一點是非常明確的。同時在向外出售武器時遵循“有助于接受國的正當自衛能力,不損害有關地區和世界的和平、安全與穩定,不干涉接受國內政”的三項基本原則。
武直-10主要參數
乘員:2人
長度:14.15米
旋翼直徑:13.0米
高度:3.85米
空重:5,540公斤
載重:7,000公斤
可用載重:1,500公斤
最大起飛重量:7,000+公斤
發動機型號:WZ-9A渦輪軸發動機
單發功率:1000千瓦
最高速度:300公里/時
巡航速度:270公里/時
轉場距離:800公里
實用升限:6,400米
爬升率:12米/秒(海平面)
武直-10研發簡史
1992年
由中國40余家相關院所立項開發,作為陸軍“9·5”計劃的重點攻關項。開始研制新型武裝直升機。
1998年
由昌河飛機工業公司與哈爾濱飛機制造總公司共同負責研發。
2009年,展示現役裝備的國慶閱兵上,并未出現武直-10的身影。2009年首次交付解放軍。
2011年1月
武直-10的新照片大量出現在網絡上,包括新華網在內的一些主流媒體也登載了這些照片。在這些清晰度極高的新照片中可以看到,WZ-10已經涂上了解放軍陸軍航空兵的深綠色涂裝,并帶有以“LH”開頭的編號。顯示該機已經進入解放軍陸軍航空兵服役。(記者 楊春 策劃統籌 陳捷生 殷劍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