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臺媒再曝出方便面醬包含有銅、鉛、砷、汞等重金屬,康師傅、統一、韓國辛拉面等方便面品牌紛紛“中槍”。專家稱,臺灣方便面醬包中檢出的重金屬含量都遠低于我國以上相關限量標準,不會對我們的健康造成不利影響,消費者不必過度擔心。
專家:檢出量遠低于標準 不必過度擔心
據13日出版的臺灣媒體《今周刊》報道稱,臺灣市面售賣的各個名牌泡面的油包都含銅、鉛、砷、汞等重金屬。包括“康師傅香辣牛肉湯面”、“韓國辛拉面”、“統一老壇酸菜牛肉面”和“味味A排骨雞湯面”等,其中“統一老壇酸菜牛肉面”醬包的含銅及鉛量最高,分別達1.73ppm(百萬分之一)和0.222ppm,含砷量最高的則是“韓國辛拉面”,數值為0.532ppm。
食品安全博士、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鐘凱第一時間在自己微博上對此事進行了分析,他認為,調料包重金屬含量可以參照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2-2012),該標準規定調味品鉛限量1ppm,新聞中提到的最高含量卻是0.2 ppm。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研究員劉兆平接受中國經濟網記者采訪時也證實了鐘凱的分析,他介紹,“首先方便面有專門的產品標準(《GB17400-2003方便面衛生標準》),其中對鉛和總砷的限量均為0.5 ppm。”
“此外,2012年發布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GB2762-2012食品中污染物限量》中,規定砷和鉛在醬包(調味品)中的限量分別為0.5ppm(總砷)和1.0ppm。”
“銅元素則是維護我們人體健康不可缺少的微量營養素。原衛生部在2011年已不再將銅作為污染物指標,并廢止了食品中銅的衛生標準(GB15199-94)。”劉兆平認為,“正常存在于食品中的銅元素一般不會造成食用安全性問題。”
臺灣相關部門回應:攝入量少 對人體無害
據臺灣方面最新消息,臺當局對此進行了正面回應,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食品組長蔡淑貞說,“方便面油包及調味醬料是各種材料加工制成的最終產品,國際上都沒有訂定重金屬規范。而油包雖有濃縮,但是食用分量很少。依據送驗結果,體重60公斤的成人每日須攝食917包的泡面(含油包、醬料)才會超過銅的攝取容許量。”
對于砷的含量,蔡淑貞說,“海鮮普遍含無害的有機砷,對人體有害者卻是無機砷,媒體檢驗的是總砷,總砷檢驗數值無法代表無機砷含量,而且與國際間對食品中總砷相關研究結果比較,也沒有明顯偏高。”
至于汞的檢出值,蔡淑貞說,“雖然沒有換成人體每日食用的危害劑量,但相信也是低到微不足道。”
“含有”≠“有害”產業還待升級規范
被檢測的泡面廠商則表示很“冤枉”,稱微量金屬元素自然存在于環境當中,可能透過水、土壤、大氣等方式,在動植物生長過程中產生,消費者根本無需過度憂慮。
劉兆平接受中國經濟網記者采訪時表示,“金屬元素是地殼的組成成分,天然存在于我們周圍的環境當中,我們賴以生存的水、土壤、大氣中都含有微量的金屬元素,各種動物、植物,包括我們人體內都存在鉛、砷、銅等金屬元素。因此在食品中檢測出微量金屬成分屬于正常現象,并不能說明該食品就存在安全問題。”
“我們真正需要關注的是,這些元素在食品中的含量是否超過了國家規定的限量標準或者達到影響我們健康的水平。”劉兆平認為。
“食品中的致病微生物、化學污染物(重金屬、農藥殘留等)等無所不在。不能一檢測到有害物質,就說是食品安全問題,關鍵是看其含量。”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研究員陳君石就曾多個場合如此表示。
“雖然說食品中的鉛等重金屬元素不超過限量標準,一般不會損害我們的健康。按照國際慣例,應在合理范圍內盡可能減少食品中這類物質的含量。”劉兆平接受中國經濟網記者采訪時向食品生產企業提出建議,“應在遵循相關標準的前提下,通過原料控制、生產規范等有效措施,來降低食品中重金屬的含量。” (記者 李雨思 王城)